中化新網訊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發布消息,近日,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通過深入解析生物質微觀結構,提出了一種利用生物質天然納米結構的全新的生物質表面納米化策略,巧妙地利用了木屑等生物質中天然的纖維素納米纖維,將其暴露在木屑顆粒表面,并使其互相交聯從而構筑無需任何粘合劑的高性能人造木材。
這種人造木材在各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力學強度,且超越了實木材和傳統人造板。這種新型人造木材自下而上的制備方式使其在尺寸上將不受限制,可以克服大塊實木材料的稀缺性,大大拓寬了這類木質材料的應用范圍。另外,其還表現出優異的阻燃性性和防水性。
此外,新型人造木材還顯示出優異的斷裂韌性,極限抗壓強度,硬度,抗沖擊性,尺寸穩定性以及優于天然木材的阻燃性。作為一種全生物基的環保材料,新型人造木材不僅不含任何粘結劑,還具有遠超樹脂基材料和傳統塑料的力學性能,因此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
據悉,木材一直是被廣泛使用的一種結構材料,但天然實木受制于大尺寸材料的稀有性和力學的各向異性,因此目前廣泛使用的工程木材料主要是人造板。人造板領域市場規模巨大。傳統人造板主要通過含有甲醛的樹脂等粘合劑將木屑等生物質原料粘結起來,這不僅提高了人造板的成本,還會在使用過程中持續釋放甲醛等有毒有害的氣體,有害使用者的身體健康。因此,發展高性能無甲醛綠色環保板材對傳統人造板產業升級發展至關重要。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提出了一種利用生物質天然納米結構的全新生物質表面納米化策略。該策略巧妙地利用了木屑等生物質中天然的纖維素納米纖維,使其互相交聯從而構筑無需任何黏合劑的高性能人造...
10月6日,綠色催化專家智庫理事會在上海松江召開,會議以“綠色碳科學”為主題,討論了碳中和、微流控化學和仿生反應器等具體工作內容,并對智庫理事會下一步的工作方向與安排提出建議。
安徽日報消息,9月9日下午,安徽省長李國英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調研生物質基新型仿生材料重大創新成果研發轉化工作。李國英強調,要著眼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和新興產業聚集地,抓緊抓實最新科...
近日,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材料表/界面課題組與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等合作,構筑了新型仿生層狀關節軟骨水潤滑材料,實現宏觀粗糙尺度接觸工況下高承載、低摩擦和抗磨損性能的統一...
塑料垃圾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危害,對人類健康也產生巨大的威脅,發展新一代可持續塑料替代材料迫在眉睫。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成功研制了一類超強、超韌、透明的高性能可持續仿貝殼...
多色系熒光蛋白,被廣泛應用于分子世界的精準動態成像。日前,天津大學化工學院齊崴教授、王躍飛博士團隊在新型仿生熒光多肽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其研發的“彩虹色仿生熒光多肽納米顆?!?,可作為天然綠色熒光蛋...